收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央视直播时,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力量交织,让我既深受思想洗礼,更倍感精神振奋。此次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主题,这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当下与未来的召唤——我们当以抗战精神为炬,在逐梦征程中践行理想、实现价值。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民主党派先贤们始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以坚持抗战、维护团结、争取民主的实际行动,为抗战胜利奔走呼号。虽中国民主建国会正式创立于1945年12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迁川工厂联合会联合发起,但追溯其精神源头,早在1931年12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便率先提出“全力赴国难”的号召,并创办我国最早专门聚焦抗战救国的期刊《救国通讯》(后更名为《国讯》),为凝聚抗战士气、传播救国理念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那段山河破碎的艰难时期,民建的创始人及早期成员们以不同方式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担当。民建先贤孙起孟,在“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带领学生走上街头,通过演讲揭露日军暴行,组织募捐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让青春热血融入救亡洪流;“抗战胡子”胡厥文,在战火中牵头组织企业内迁重庆,克服重重困难采购工业原料支援前线,以实业之力为抗战筑牢后方;1945年民建成立前后,施复亮等成员积极奔走于上海、北平等地,发表多篇抗日文章,提出“持久全面抗战”思想,为坚定民众抗战士气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中,黄炎培先生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不仅大力支持胡厥文创办上川公司,更积极联络工商业界人士组建迁川工厂联合会,牵头动员江浙沪地区146家民营企业,将工厂设备、物资与技术人员艰难迁移至西南大后方,全力避免产业资源落入日寇之手。这场迁徙历经艰险,却在我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迁移而来的设备、物资与人才,此后成为抗日后方民族工业的中坚力量,为抗战保留了至关重要的工业根基。黄炎培先生以笔为剑,用文字唤醒民众;以心为盾,用行动守护家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核心在于解决”当代如何传承”的时代命题。作为民建会员,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民建“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的价值理念,以实阿行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为长江新区仓埠街道办事处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深知自身使命与武汉高质量发展大局紧密相连。未来,我将以更高标准提升自身素质与履职能力,全力做好分管的安全生产等工作:在实践中深入分析街道安全发展的现状与短板,理清工作思路、找准破题路径,以“对症下药”的精准举措破解一个个难题;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领域持续发力,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守护企业生产安全与居民生活平安;以基层“一域之安” 夯实武汉平安建设根基,为武汉加快转化“三个优势”、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我将始终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无私奉献的情怀,在基层岗位上争创出色业绩,为全局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作者系民建市直新洲区支部会员、长江新区仓埠街道办事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