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上铁流滚滚,天际云端银翼烁烁,九三阅兵盛典,这是中华民族从历经苦难到走向辉煌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以实力捍卫国家和平、世界和平的庄严宣告。
“我特别希望中东能实现和平,过上像中国人一样的生活。”伊拉克籍记者方浩明泪流满面的话语,穿透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呼啸而过的战机声,直抵每个倾听者的心灵深处。这位历经战乱最终定居中国的记者,在亲历波澜壮阔的九三阅兵式时,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泣不成声。他的眼泪是对和平最深切的渴望,也是对中国来之不易的安宁最真挚的祝福。
历史回响,从金瓯破碎到山河重光
八十响礼炮轰鸣,每一声都叩击着历史的记忆之门。1931年至1945年,十四年浴血抗战,3500多万军民伤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阅兵场上,抗战老部队与解放军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一老一新”徒步方队并行前进,仿佛一条流动的历史长河,连接着过去的苦难辉煌与今天的强大自信。抗战老兵在天安门城楼的庄重敬礼和深情凝望,与阅兵场上年轻战士坚毅的目光交汇,传递着中华民族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铁甲生辉,自主创新的钢铁长城
“不少是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还有一些是国之重器”。参阅的上百种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很多装备都是首次亮相。从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到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涵盖了人民军队多领域作战能力。在战略打击群中,东风系列战略核导弹的亮相,更是展示了中国保卫和平的强大实力。
九三高水平阅兵之所以让世人惊艳,是因为我们伟大祖国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的强力支撑。数十年来,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一步一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折射出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和平之盾,从“飞两遍”到“蔽天日”
“中国的阅兵式始终秉承着和平发展的理念”。与西方国家炫耀武力的阅兵不同,天安门广场上的铁流滚滚,不是为了挑起战争,而是为了保卫和平。从开国大典上的“飞两遍”,到如今先进战机“蔽天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唯一将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世界大国,是从未主动挑起战争或侵占他国领土世界大国。中国是拥核大国,国之重器始终定位捍卫和平,率先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并切实履行了这一承诺。
正如方浩明所说,“中国的先进武器展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厉害,而是为了铭记历史,共创未来。”他说,“外国媒体都在中间C位,说明中国已经对世界打开大门,欢迎更多国家来到中国,一起合作发展”,正如天安门上所写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大道同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0年前,许多国家与中国一起,携手击败日本军国主义;今天,面对地缘争端、恐怖主义等新型挑战,这种团结精神更显珍贵。
中国通过阅兵式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是共赢而不是零和。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亚丁湾护航,从抗击埃博拉疫情到提供疫苗援助,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全球安全倡议的特殊意义,在于其超越零和博弈的陈旧逻辑,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正如80年前各国携手抗击法西斯主义一样,今天的人类更需要团结而非分裂,需要桥梁而非高墙。
“这是我这辈子报道的最荣幸的一场任务!”方浩明说,“中国为和平做出的努力,全世界都会看到!”
青春担当,传承历史共创未来
方浩明的话语和他的落泪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他代表了那些经历过战乱、更加懂得和平珍贵的人们。他生于战乱、长于战乱,几经辗转选择来到中国。“来到中国后,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和平”“恭喜你们,真的恭喜你们”,方浩明的这些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珍视,也道出了和平最本质的价值——它意味着生命得以成长,梦想得以绽放。
历经战乱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壮大了新中国,坚定地走上了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和平发展道路,年轻一代又一代在和平环境中成长,更需要通过九三阅兵大典这样的历史时刻,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担当起维护和平、创造未来的责任。
观礼台上,方浩明的泪水在《歌唱祖国》的乐声中悄然滑落;长安街上,新型战机划破长空,战略重器隆隆前行;天安门广场上,“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鲜血浇筑的和平基石需要用心守护,铁甲辉映的复兴之路需要坚定前行。从八十年前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华民族,正在以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捍卫和平,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拥抱世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作者系民建青山区工委副主委,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