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参政议政指南
民建界别武汉市政协委员丁永玲、万松积极建言献策受到媒体关注
2018-01-12 2635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余丹

  在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民建界别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受到媒体关注。民建武汉市委常委丁永玲、委员万松在1月11日和1月10日分别接受凤凰网和《武汉商报》的采访。

  丁永玲在凤凰网记者采访时说,加快武汉大都市区发展,发挥武汉在更大范围内的辐射、集聚、引领及服务作用,是复兴大武汉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中之重。目前武汉大都市区发展还存在空间地理范围尚未待明确;中心独大、圈层断裂的特征明显,辐射功能较弱;碎片化治理倾向严重,区域间行政壁垒依然较重;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滞后等问题。为此她建议: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制订一体化的武汉大都市区发展规划,科学界定武汉大都市区的空间地理范围;从中观层面强化制度设计,构建高效化的武汉大都市区制度体系;从微观层面夯实配套政策,出台一系列可操作化的发展举措;成立咨询委员会,建立长效化协作机制等。

  万松接受了《长江商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在我国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建设新时代的对台工作基地,建设武汉大都市区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全国各地的台商投资区、密集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蓬勃发展,相比之下,武汉大都市区的这张曾经靓丽的名片却有些黯然。存在的问题亟须解决,一是目前规模体量太小,空间承载力有限,无法进一步发展。二是运行管理受到体制机制的束缚,缺乏连续性的保障机制。三是入驻台湾创业企业存活率低、流动性大。四是缺乏相关生活配套设施。从总体看,武汉市近几年推出的相应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偏少,相对于其它地区的举措吸引力不足。

  为此他建议:一、明确定位,打造全国最大最知名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在原有基础上,用好对台政策,把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放在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同等的地位,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最有标志性的名片。二、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创业基地+互联网+资本对接+团队运营“四位一体”的新型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三、谋划新空间,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新地址。要创办孵化1000家以上企业,吸引一万名以上的台湾创业青年,支持其中的10-20家上市。四、增加新活力,科学精准招商,创新智慧管理,让新台商“来一批,成一批”。五、做好生活服务配套,打造“台湾青年公寓”专区,可结合武汉市正在进行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和人才公寓建设,为台湾大学提供同等甚至更优惠的政策,让台胞“来得了、留得住”。

  丁永玲和万松表示,在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最深的感受是,过去一年,政府真抓实干、高瞻远瞩,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办了很多实事,解决了很多问题,把一个拼搏赶超的武汉呈现在市民面前,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

  民建界别市政协委为武汉大都市区规划建设建言献策,为助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添砖加瓦,受到媒体关注,提高了民建影响力。


上一篇:

民建界别武汉市人大代表、...

下一篇:

民建界别武汉市政协委员在...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