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武汉迎来了“解封”,标志着武汉的经济社会活动按下了“重启键”。解封后的武汉餐饮业将怎样自救、如何恢复生产?
继4月10日人民日报社主流舆论融合平台《人民周刊》上刊登了报道民建武昌区会员崔一兵的文章——《崔一兵:我不喜欢空喊口号,只想做点实事》后,12日,中央电视台战疫情特别报道组来到崔一兵的企业进行采访,14日在中央电视台第13套频道播出了“湖北武汉复苏的日子,出台餐饮企业规范,让顾客吃得放心”新闻。武汉潮江宴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潮江宴酒店”)率先在武汉市严格执行餐饮企业规范,真正做无疫情餐厅、放心餐厅。
潮江宴酒店的前身叫潮江宴粥府,成立于2006年,属于中等规模酒店,现有员工30人。每年1月份原是酒店生意最好的时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的爆发,在1月23日“封城”之前,有95%以上的顾客退掉在酒店预订的年夜饭,让酒店遭受到很大损失。之前大量采购的新鲜食材留不住,一部分便宜卖了,另一部分捐给了隔离点的食堂。
武汉“封城”后,大批医护人员来汉支援,武昌区许多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和隔离患者吃饭遇到了困难,崔一兵接到给隔离点送餐的任务后,每天要给十多个隔离点送餐,一天下来要送上千份盒饭。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潮江宴酒店给一线抗疫医护人员送餐达6万份之多。
崔一兵说:疫情期间送餐也拯救了我们。一开始送餐没有钱,后来政府定的标准是每人一日三餐盒饭100元,早餐20元,中饭和晚餐各40元。中餐和晚餐是两荤两素,我们还加了酸奶、水果,其实是按照60元标准送的。这样下来,酒店在疫情期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后来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随着方舱医院、隔离点的关闭和外省医护人员的逐步撤离,酒店的订餐量也大幅下降。要想存活下来,我们想了许多自救办法,比如酒店从堂食转向堂食外送、网络外卖。最近,酒店也在考虑推出一些低价套餐。目前外卖、单位订餐、团购这三项业务成了酒店在疫情中突围的主要途径。
重启后的武汉餐饮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作为“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武汉,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武汉餐饮协会出台了《创建无疫情餐饮企业规范》《武汉餐饮恢复堂食细则》,目的是确保员工安心复工,让顾客吃得放心、安心。
为了响应市餐饮协会的要求,潮江宴酒店首先定期为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快递和采购人员不能进入餐厅店内,并且在取餐前需要测量体温,进行手部消毒。
为了让客户吃得放心,潮江宴酒店每次送餐都用专门的保温箱,并在送餐之前和送餐之后都要进行消毒。另外,每一份盒饭都独立进行二次包装,做到至少在开封之前,盒饭里的食品没有跟其他可能的传染源进行接触。
潮江宴酒店复工后,在生产流程中为保障产品安全,加大了消杀工序。之前间隔84小时一次的消毒,如今变成每天启动前必须先进行消毒处理,所有员工上下班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必须正确佩戴口罩。
同时,顾客进入堂食区前,必须进行测温,扫健康码进出;工作人员要对顾客鞋底及双手进行酒精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堂食区域;进餐前,要求客人用流水洗手,控制单位时间内客流量,提倡预约进餐。
崔一兵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疫情,使酒店整个管理水平包括对公共卫生健康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按照中央常态化防控的最新精神,在省、市餐饮业协会的指导下,我们重点开展了“三个”创建工作:一是创建无疫情餐厅。通过给所有在岗员工做核酸检测,保证企业无疫情,让员工放心工作。二是创建放心餐厅。从食材溯源,拒烹野味,每菜有公筷,每桌保距离,每客都测温,每天开始营业之前坚持消毒,让消费者重新建立餐饮消费信心。三是创建未来餐厅。发扬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运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搭建种植、养殖、采购、物流、加工、销售全过程管理的新模式,将精准扶贫与餐饮振兴结合起来,管控食材质量,降低餐饮成本,拉近顾客距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危机中创造机会”的指示,让武汉餐饮业涅槃重生,在逆境中升级为中国餐饮的标杆。
“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求自救的方法,虽然不能指望马上能够复苏,但作为民建人,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求,改善我们的产品组合,包括经营理念和方式,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政府也在助力餐饮业,给武汉的餐饮业发放了1.5个亿的消费券,这对顾客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崔一兵信心满满地说。
为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的潮江宴酒店董事长崔一兵,经历了疫情考验又将重新起航,用春风“温暖”消费者,助力武汉餐饮服务业全面复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