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学习资料
【民建先贤】(17)“火柴大王”刘鸿生:以“中华”之名点亮大半个中国
2025-09-23
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
作者:

image.png

刘鸿生(1888-1956),浙江定海人。著名实业家,“火柴大王”。1950 年6月参加民建,曾任民建第一届中央常委。1920年起,先后创办 鸿生火柴厂、大中华火柴公司、中华码头公司、上海水泥厂、章华毛纺厂、贾汪煤矿公司、中国企业银行等企业。抗日战争前后,任中国招商局总经理,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分署署长,总署执行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华码头公司董事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委。

刘鸿生早年抱着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宏图大志,在煤炭营销上掘得第一桶金后,创办火柴厂,成为了中国赫赫有名的“火柴大王”。后来,他成为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大王、水泥大王”等于一身的“企业大王”,经营领域遍布轻重工业、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创立了近代中国数一数二的民族企业集团。

矢志要与“洋火”一争高下

中国人发明了火器,为什么就造不出火柴,却任“洋火”充斥中国市场?“这是民族与历史的悲剧。”刘鸿生怀揣实业报国的理念思索着。于是,他用一己之力兴办民族火柴实业,矢志要与“洋火”一争高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提倡国货,抵制外货,使得到进一步发展。1920年1月,刘鸿生在苏州与人伙设华商鸿生火柴公司,资本12万元,他占四分之三的股份。刘鸿生选择了办火柴厂,除了火柴厂投入少、风险小外,还是刘鸿生向工业企业转型的起点。

image.png

同年10月,鸿生火柴公司正式开工生产。当时全厂拥有各式设备40余台,职工1700多名,每天能生产火柴40多箱。小牛试刀,初显身手。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以刘鸿生为代表的中国新兴火柴工业的发展,打破了“洋火”霸占中国火柴市场的美梦。

1930年7月,刘鸿生的鸿生火柴公司,合并了在江苏三足鼎立的荧昌、中华火柴二厂,成立大中华火柴公司,刘鸿生被推选为总经理。由于增强了相互间的分工协作和经验交流,公司各厂的生产面貌都大为改观,当年产量和销售量都达到了全国火柴产销量的22%。

到1934年,大中华火柴公司共有七个火柴制造厂,约占华中地区火柴总产量的一半,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家火柴公司。刘鸿生登上了“火柴大王”的宝座,迎来了事业的辉煌。

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鸿生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周总理向他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希望他在上海工商界起带头作用,与政府密切合作,共渡难关。周总理诚恳、坦率的谈话,给刘鸿生留下深刻印象,让他深受鼓舞,决心为企业快速复工努力工作。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刘鸿生在工商界中带头表态,捐献飞机大炮,并且号召刘氏企业竭尽所能,在捐献中作出最大的努力。

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发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刘鸿生受到鼓舞,表示自己的企业争取第一批申请公私合营。1954年1月上海水泥公司召开董事会,作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公私合营的决议,并向政府提出申请。当年7月1日,获准公私合营。同年,刘鸿生有8家企业实现公私合营。1956年初,刘鸿生在各地的企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以自己实际行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公私合营以后,有朋友问刘鸿生舍得舍不得。刘鸿生笑着讲:“我是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双重压迫下挣扎过来的人。我的创业史,是一部经过迂回曲折、尝遍辛酸苦辣的历史。我的全部理想,只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可是,在旧社会,我经常碰得头破血流,经常有关门停业的危险。现在共产党来了,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一扫而光,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工业化的、富强的国家就要在我们的面前出现,这正是爱国的民族资本家所向往的道路。中国工业化了,我感到的只有骄傲和幸福,还有什么舍不得呢!”

离世前半个月,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你问我为什么拥护共产党?我是一个企业家,我的企业,无论水泥、毛纺、码头、火柴、煤矿、银行业目前都在发展着,规模远较过去大得多,共产党能推动企业,能使中国变工业化的国家,这是我过去五十多年的梦想,我为什么不拥护它?”

1956年10月1日,刘鸿生因病在上海逝世。在刘鸿生的追悼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题文:“明察秋毫,恢恢大度。创业维新,不封故步。细大不捐,勤攻所务。爱国心长,义无反顾。”

(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

下一篇:

【主题教育|学思践悟】铭...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