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参加政协武汉市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其中,民建界别武汉市政协委员、民建武汉东西湖区工委主委、武汉慧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松提出多项建言,获得媒体采访报道,发出民建“最燃”好声音。
如何更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
万松建议:我们现在正在打造数字化的城市,如何让数字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提升效率这些方面,我觉得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其次我们在政府思政工作中,要更加注重精准化,让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企业降税减费的好处,第三我们在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上面,让我们基层的普法队伍和公务员队伍,有更强的专业知识,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万松还认为在更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还应做好科技赋能工作,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创造上下更大功夫。尤其是结合武汉临空港区的创新创业服务,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培养一大批,具有新动能、新经济的战略新兴企业,要更好的为科技创业的企业提供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小企业慢慢的发展壮大,成为未来的新兴增长群,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科技创新所在。
擦亮“世界东湖”名片,要挖掘楚文化也要跟上现代化
万松建议,近年来随着政府环保的不断投入,东湖的环境持续向好发展,东湖水体从以前的劣Ⅴ类水质跃入Ⅲ类水质甚至更好。
如何擦亮东湖这张武汉名片?万松认为要把东湖作为代表武汉的形象,做好定位和宣传很重要。当务之急是提炼出东湖的特点,建构成熟的城市形象代表。西湖闻名于世很大原因在于其历史文化的深厚,诸如西湖十景这样的文化景致使国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对于东湖来讲,不仅要积极挖掘本土的楚文化,也要跟上“现代化”。近年来在东湖举办的帆船赛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此外,还可以进行概念联动,将“世界的东湖”与“世界的光谷”相链接,在推广方面接受度会更高。
建议在公务用车范围内推广新能源车
万松建议:新能源车的普及可从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推广,由政府积极引导,吸引市场多元化投资,倡导市民绿色出行。
关于在我市中小学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
2017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的定位。2018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作为武汉市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需要培训大批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从业者,而中小学教育是一项基础性人才培养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武汉市中小学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1、没有统一的规划。2、没有权威的教材。3、没有优质的师资。
建议:一、制定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整体规划,搞好统一平台建设。尽快出台武汉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力争至2025年,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课程内容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建成一批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示范学校、示范班级、AI教育研学基地,培养一批专业技术知识结构优、掌握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全市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启动武汉市“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优先列入各级教师进修学校的课程内容,与国内外一流的教学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用一至两年时间,在武汉市培养1000名专业人工智能教师。
三、制定科学可行的人工智能教育教材体系。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是基础性工作,武汉市应及早着手选择或编写一套可以在本地中小学中适用的权威教材。
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进教材。考试就是指挥棒,把人工智能课程纳和教学内容和中考考核体系,必将大大推动这个领域的教学和发展。还要建设好一套学生人工智能教学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为参加人工智能教育的全体学生科学、持续的测评,为进一步提升素养奠定基础。
五、建设开放多元的投入机制,广泛宣传,做好人工智能的科普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加快建设在线人工智能教室、沉浸式AI实训基地、实验室等智能空间,还要做好宣传和推广,让广大师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未来前景,让家长认识到开展这项教育的必要性。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激发全社会对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视和共识,形成社会合力。
元月9日长江网、《长江日报》第九版、武汉电视台《武汉新闻》栏目、武汉临空港融媒体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