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6日,本人有幸参加了武汉市蔡甸区委统战部举办的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赴贵州省毕节市学习,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空中俯瞰贵州,映入眼帘的是山岭连绵、峰谷相间的地貌,海拔高、地势险造就了“黔中多奇岳,智者竞登临”的磅礴气势和如画美景。
悠悠岁月,郁郁芳华。当飞机降落在毕节飞雄机场时,我惊叹于毕节基础设施的大发展,感受到了党中央对贵州的关心、重视、支持。正因如此,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培训期间,毕节市委党校副校长赵德虎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毕节试验区的基本情况和胡锦涛、习近平两任总书记对毕节的关心重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情系毕节,先后九次对毕节试验区的发展作出指示批示。
在毕节,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展现出的强大力量。漫步于毕节街头,车行于毕节城市之中,同心超市、同心广场、同心公园、同心路等等,无外不在的“同心”牌显示出“同心”二字在毕节老百姓心中的份量,也让我们感受到统一战线合力帮扶、倾力相助毕节发展而厚植的民本理念,形成的同心文化。
毕节自1998年起就将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如今30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民贫穷、生态恶化、人口众多的恶性循环难题被破解,毕节人民的精气神更加昂扬,毕节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现场教学中,我们来到恒大集团帮扶建设的民族风情小镇——奢香古镇。一排排雅致的房屋,一条条干净平整、连绵逶迤的道路将一户户人家串起来,改造的梯田繁花似锦,令人赏心悦目。而这些都是异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企业建好后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居住、生产、生活的。在这样一个深度贫困地区,我们看到了企业家的担当,看到政企合力创造的高质量的扶贫效率,看到了企业帮扶的新路子。
我们还先后参观了凤山乡幸福二村、蒙古风情园、火封丫、乌骡坝社区、纳雍厍东关樱桃产业园、七星关区朱昌同心园等,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等映入眼帘,彰显了毕节市产业扶贫、可持续增收的理念。
来到民建中央帮扶的黔西同心商贸城和新乡化屋基村,我看到民建中央通过帮助发展黔西县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直接参与黔西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扶贫济困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总是让人思绪万千。雄鸡一唱天下白。在七星关区鸡鸣三省会议旧址,高高矗立的“鸡鸣三省”纪念碑,记述着当年红军长征来到这里的大体情况。如果说遵义会议是曙光初露,那么“鸡鸣三省”会议可谓旭日东升。“鸡鸣三省”会议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决定中央领导人变换,制定新的政治、军事、战略方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已经在中央完全确立起来,为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发展进一步奠定思想基础。
我们来到遵议会议会址和纪念馆,重温红军长征的那段艰难历程,时间仿佛又回到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不由得吟诵起毛泽东主席所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句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这片土地上缔造了“四渡赤水”的战争奇迹,在这片土地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得以确立并得到生动体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段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英雄史诗至今仍然启示着我们,要忠诚于党守纪律、坚持真理敢担当。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我们踏着阶梯来到红军山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向为中国革命壮烈牺牲的烈士鞠躬致敬。沿着英烈墙,感受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诚。瞻仰邓萍烈士墓、红军坟,聆听红军菩萨的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
随后,我们来到苟坝会议会址,苟坝会议陈列馆内存放的历史文物再现了长征期间红军在遵义战斗的足迹。在会址的几间黔北民房内,陈内的锈迹斑斑的马灯向大家讲述着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所做出的正确抉择,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大家走在“毛泽东小道”上,感慨万千,它启示着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坚持真理的气概。
离开苟坝会议会址后,我们实地参观了花茂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这里,并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沿着习总书记走过的路,我们感受着花茂村的富饶与乡愁。村里土墙与木栏相伴的乡间小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年古纸、继承传统手工艺的陶艺街,俨然是“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田园。
五天的培训结束了,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继续发扬和传承红色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学用结合,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为蔡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直蔡甸区支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