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筑牢青少年成长法治屏障,今年7月至8月,民建武汉市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以下简称“社法委”)发挥专业优势,联合湖北省律协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市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并由民建江汉法经支部具体承办,成功开展了第四届“湖北省少年暑期巡回模拟法庭社区行”系列公益活动。作为民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该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年,累计开展29场,覆盖青少年及社区居民超1300人次,民建会员子女、孙子女积极参与,在沉浸式体验中种下法治的种子。
专业引领强统筹:把准法治教育“方向盘”
社法委主任李春生全程统筹活动筹备与推进,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筹备阶段,他明确提出“模拟法庭是法治教育沉浸式课堂,需以专业力量确保教育实效”的核心思路,牵头协调法律资源,指导团队精选校园欺凌、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抢劫等典型真实案例改编剧本——既聚焦未成年人成长热点问题,又确保案例符合法律规范。同时,他反复强调要兼顾青少年认知特点,推动将晦涩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庭审场景,让8-12岁的参与青少年能快速理解并融入角色。
活动现场,李春生还开展法治问答互动,向小朋友们提问“如果遇到同学抢自己的东西该怎么办”“多少岁要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负刑事责任”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升教育实效。
沉浸式体验润童心:让法治意识“活”起来
“现在开庭!”随着“审判长”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响起,模拟法庭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中,青少年们热情高涨,主动认领“审判长”“公诉人”“辩护律师”“被告人”等角色,在民建法律专业团队指导下,完整还原刑事庭审的全流程。从庭前梳理案件细节、打磨角色台词,到庭审时的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孩子们全程都认真投入,不仅直观感受到司法程序的严谨与威严,更在角色代入中明晰了“权利”与“责任”的边界。李春生带领团队全程跟进,针对庭审流程、角色表现实时指导,及时纠正细节偏差,确保司法程序规范呈现,让青少年在“零距离”接触司法实践中,真正理解法律的意义与价值。
多方好评见成效:法治教育暖人心
庭审结束后,现场热度不减,参与者的真情反馈成为活动成效的生动注脚。一参与活动的孩子兴奋地说:“我今天当‘审判长’,要认真听双方发言、判断证据,原来法律这么严肃又重要,以后我不仅自己要守法,还要提醒同学保护好自己!”孩子家长李女士也感慨道:“以前给孩子讲法律,他总觉得枯燥听不进去,这次模拟法庭让他自己‘走进’法律场景,回来还主动问我怎么应对校园里的欺负,这种教育方式太有用了!”社区居民张阿姨则表示:“活动不仅让孩子学法律,我们家长在旁边看也学到不少,知道怎么用法律保护孩子,希望民建以后多办这样接地气的公益活动!”
此外,团队还同步开展法律课堂、互动答疑等配套环节,聚焦《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条款,用通俗语言解读刑事责任年龄、校园欺凌应对方法等关键内容,并向青少年发放儿童版法律手册,推动法治知识入脑入心。
媒体聚焦传声量:扩大法治教育“影响力”
此次系列活动的创新实践与积极成效,获得了多方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肯定。包括湖北省司法厅、湖北日报、武汉电视台等,通过专题推送、图文报道、镜头记录等多种形式,向社会传递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不仅让更多家庭关注并重视未成年人法治保护,更彰显了民建以专业力量服务社会的履职成效。
持续深耕再出发:扛起法治建设“新担当”
作为社法委创新法治教育的重要实践,第四届“少年暑期巡回模拟法庭社区行”打破了传统普法“单向灌输”的模式,以“沉浸式体验+专业引导”让青少年成为法治教育的“主角”,既强化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更体现了社法委及民建江汉区法经支部“以专业服务基层、以公益守护成长”的责任担当。
未来,社法委将继续以法律专业为纽带,深化“法治护苗”公益实践,探索更多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法治教育形式,为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推进法治武汉建设贡献更多民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