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民建武汉市青山区退休支部10多名会员,早早来到青山区棚户区改造的新建小区一一青宜居。民建会员余顺灯创办的微创谷青年主题社区孵化器就在该社区里一幢不起眼的临街大楼内。
青宜居社区是在原青山棚户区改造而来的新型民居。青山棚户区,那是上世纪50年代从全国各地来武钢援建的工人休息的工棚,隨着工人家属不断迁入,久而久之便成了居民区。东起工人村路两侧,西至建设十路,南起冶金大道,北至长江南岸的青山镇,方圆数十里形成庞大的生活棚户区,为方便起见,将棚户区划为工人村12个村,入居人口数万人。这里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矗立在东边的是武钢数十年堆积起来的钢渣山,使工人村是“晴天见灰,雨天见泥”,房屋低矮拥挤,采光极差,房内阴暗潮湿。这里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近半个世纪。
2007年,青山区政府开始着手棚户区改造。经过10年的努力,原来的棚户区现在已矗立起数10栋高楼大厦,道路宽敞,綠树成荫,各种市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回迁的居民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今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青宜居社区视察。与居民的会见地点就在民建会员余顺灯创办的工人村棚户区博物馆。
余顺灯和章志福向老会员们简单介绍了当天群众代表和自己接受习主席亲切会见时的动人情景。章志福给会员们介绍,当时习主席站在哪,居民群众站在哪,自己站在哪,还说自己手心都出汗了,腿肚子紧张得直打哆嗦。直到习主席的一声“大家好”,才缓解了大家紧张激动的心情。
会员们还依序参观博物馆,墙上是老棚户区和改造后的浮雕以及居民在棚户区生活用过的物件。在一旁的角上,还保留一间棚户区的房间,顿时,棚户区人们的生活缩影立刻呈现在大家眼前。据章志福介绍,当时习主席弯下腰走进低矮的房间也感慨不己,习主席深感:“民生无小事”。进入后厅,迎面墙上挂着几十幅回迁居民的笑脸,俗称“笑脸墙”。其中有一幅是老棚户区居民夏天穿着背心,在门前小桌上饮酒,据章志福介绍,当时习主席走到这张照片前风趣地说:“嘿!还喝上了”,引起大家一阵掌声和欢笑。
支委黄建国说,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情厚爱。曾经在棚户区生活和工作过的老会员王士铭深有感触地说,习总书记这次视察长江沿线,提出了很多殷切的希望,特别是专程来到青山区,这是对我们无比的关怀和信任。王老说,自己已经83岁了,自己的力量不够了,但希望年轻会员们,要以习总书记视察青山这件事为动力,发扬民建会员薪火相传的老传统,敢作为,勇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